新闻中心
站内搜索
|
新闻中心 山海关WJDY—王家大院之饮食文化
发布时间:2013-08-20 浏览次数:73 返回列表
山海关WJDY—王家大院之饮食文化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人们就习惯把日常饮食分为食和饮两个部分。但是正式场合古人把饮食分三个部分,即:食、善、饮。我国古人很早就已学会烹饪各种食物,食物种类十分丰富,无论天上飞的地下跑的都可以取来做盘中美味。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积累了丰富的烹调技艺,技法多达十种以上。古人所谓开门七件事指的是:柴、米、油、盐、酱、醋、茶七件日常生活必需品。 山海关王家大院食俗厅则是集中一些酒具,食具和茶具汇集在一起的展厅。首先看到的是一些秤砣、秤杆。旁边那三个外面带盒的则称为等子。这种等子刻量极其精确,一斤为十六两,所以古话叫“半斤八两”便由此而来。它们主要是用来秤金子、银子、烟膏、药材所用。等子的砣称为权、杆为衡,现在说的权衡利弊就是由此而来。这边还有酒囊,老人说的酒囊饭袋便指的是“它”,它是用牛皮做的。最后一排为食盒,送饭用的工具。主要是两边最大的那两个是饭店送外卖的一种,所谓世德堂是饭店的名字,何为主人的姓,是为了防止丢失的。中间为一个二斗,用来秤米用的工具。这边为酒具,我们看到这些酒盅很小,古人是用来品酒的,最下面的这个就是工具。前面的凳子是剃头的挑子,剃头的挑子一头热,热的那头是烧水的碳水盆,不热的这个里边是空的,可以放一些剃头的工具、碳、钱。 本文章来自于山海关王家大院:http://www.wjdy.com.cn/news.php |